你知道韵味十足的茶托是怎么出现的吗?

 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23-04-11 10:42作者:御品茶缘

官网文章顶图.gif


李白诗云:“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馐值万钱”,他告诉了我们,好酒配好樽、美食配好器才能相得益彰。同样的,“茶”与“瓷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,两者之间其实就是文化与器用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发展。


茶文化“兴于唐,盛于宋”几乎成为行内共识,作为茶文化历史发展中的最重要载体,茶具在唐代得到了飞跃的发展,可以说,唐代不仅是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的发源时期,同时也是瓷器从纯粹的“器用”走向“审美”的蜕变起点。


01.jpg


【认识茶托】

茶托是用以衬垫茶杯的碟子,古代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,亦称茶舟、茶船、茶托子、茶拓子、盏托。其用途以承茶杯防烫手之用,后因其形似舟,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。


【茶托文化】

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心细如尘的女子,为防茶杯无衬烫手,用碟啜后倾杯,于是创制了茶杯的托子,称为茶托。据传茶托是唐德宗建中年间(780-783)成都尹崔宁的女儿的小发明。


06.jpg


晚唐以后被推广成为常用的茶具。其实一开始该女子也只是为了喝茶方便,没曾想成为了一种新茶具,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。而且这种茶托被后人经过改进发展为碗盖、茶碗、茶托。


01、茶托发明者崔宁生平故事

崔宁之女,不详其名。其父是唐德宗建中年间(780—783)的蜀相崔宁,故以崔宁女记载。崔宁女生长在四川蜀茶地区,对茶事很关心。而四川蜀地是中国最早种茶、饮茶、售茶的地区之一,茶文化源远流长,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,所以喝茶对于崔宁来说稀疏平常。


02.jpg


02、茶托的发明和传播

《周礼·春官·司尊彝》中载:“裸用鸡彝鸟彝,皆有舟。”清代顾张思的《土风录》中也写道:“富贵家茶杯用托子,日茶船。”的确,古代嗜茶者也器重茶托,当时茶托多用金银或名瓷制成。原先是贵族消闲阶级茶人的爱物。据《茶经》等史籍记载,唐代以前,饮茶用具和食器混在一块,自唐开始,茶具渐成一个系统,常见的茶具是口径较小的碗。人称“茶盏”或“茶怨”、“茶贩”。茶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,造型、纹饰也日趋多样。到后来,发明了盏托与茶盏配套,这种比较讲究的茶具以其形象、作用被称作茶托。


05.jpg


唐人李匡乂曾在《资暇集·茶托子》中谓:始建中(780—783)蜀相崔宁之女,以茶杯无衬,病其熨指,取碟子承之,既啜而杯倾,乃以蜡环碟子之中央,其杯遂定,即命匠以漆环代蜡,进于蜀相。蜀相奇之,为制名而话于宾亲,人人为便,用于代,是后传者更环其底,愈新其制。贞元初,青郓油缯为荷叶形,以衬茶碗,别为一家之碟。今人多云托子始此,非也。蜀相即今升平崔家,讯则知矣。


03.jpg


这个记载虽然没有强调崔宁之女如何爱茶,但她能花心思去研究喝茶之便,足见她喝茶的频率是极高的。这也说明唐代四川上层阶级饮茶之盛。


一个物品的流传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。偶然性是指发明,必然性是指传播条件是否具备。而茶托能够顺利传播,跟她的父亲——蜀相崔宁(原名崔旰)(765年—779年)的大力宣传是分不开的。没有崔宁的宣传推广,估计茶托也只能是小部分富人阶层玩的茶具,根本不会传播到民间老百姓手中,更不会流传到后代演变成盖碗的一部分。


04.jpg


随着饮茶风盛,茶杯的造型、釉汁、装饰也渐趋多样化,出现了由茶杯和托盘配套的茶托。清代寂园叟《陶雅》中提到:“盏托,谓之茶船,明制如船,康雍小酒盏则托作圆形而不空其中。宋窑则空中矣。略如今制而颇朴拙也。”说起茶船,不少人可能会感到陌生,说到“茶托”或“盏托”,也许大家就很明白,其实在茶具这个庞大的家族中,茶船虽处于从属地位,却不可或缺。


崔宁之女的无心插柳成就了一个专用茶具——茶托的出现。看似无心实则有心,因为她将心放在喝茶这件事上,只为追求喝茶方便雅致,是当时的茶人典范。


热线:400-86-777-86
微信公众号
新浪微博
御品商城
小红书
抖音
地址:广州市白云区石井国际大厦1号楼
官网:www.yupinchayu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