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黄茶与绿茶最大的口感区别在哪里吗?

 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23-04-25 17:27作者:御品茶缘

官网文章顶图.gif


黄茶,是六大茶类里最少被提及到的茶。采制工艺上,与绿茶接近,不过多了一道焖黄工艺,以至于人们认为黄茶是绿茶;黄茶的品质特征是黄叶黄汤,叶底、干茶皆显黄亮,也有人认为这是绿茶做坏了茶。


虽然黄茶历史悠久,但绿茶当道,加之被市场赋予的“山寨”绿茶光环,焖黄工艺逐渐萎靡。黄茶产区不多,君山、蒙山、霍山为盛。大别山走势西低东高,千米以上高山尽聚于安徽西部的六安、霍山、金寨、岳西、潜山、舒城等诸县市。沿着大别山的沟谷,自豫南至皖西,形成了一条我国长江以北最为重要的茶叶走廊。霍山的黄茶,夹杂在一众绿茶中,最为“难受”。


01.jpg


霍山县以山为名,地属六安市管辖,。霍山县产茶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,但在唐朝以前,霍山所产之茶皆称之为“寿州黄芽”、“霍山小团”。霍山黄芽之名,最早见于唐中书舍人李肇所著文献《国史补》:“风俗贵茶,茶之名品亦众……寿州有霍山黄芽。”茶学家詹罗九先生认为,霍山黄芽之名,盖因它幼嫩芽叶色泽嫩黄,故称之为黄芽。因为唐朝都是生产蒸青团茶,像现在的炒青散茶还未出现,更不用说黄茶制法。


02.jpg


黄茶的制茶技艺明朝才开始出现并渐趋成熟。当时霍山就有黄大茶、黄小茶和黄芽等系列黄茶,并有独特的加工工艺,小茶摊黄,大茶堆焖,这也正是黄茶与绿茶在制法上的根本区别所在。


黄小茶采摘标准是一芽一叶,黄大茶是一芽五六叶,黄小茶采制技艺难度较大,自清初以来,都没有像黄大茶那样普及和畅销不衰,故除供奉朝廷的黄芽外,绿茶大量兴起并逐渐取代了黄小茶。民国以后,贡茶随着末代皇帝垮台而被取消,霍山黄芽也濒临绝迹,仅闻其名,未见其茶。此后,霍山所产之茶也多为炒青绿茶和黄大茶。


03.jpg


新中国建立初期,要用茶叶来换外汇,而苏联人喜欢喝红茶,不喝绿茶。为落实国家保证外销的茶叶经营方针,霍山县当时全部改制红茶,限制各种内销茶的生产。这一波“绿改红”的浪潮一直持续到1969年珍宝岛之战中苏关系破裂,霍山启动了“红改绿”。


1970年安徽省正式启动恢复开发名优茶运动,恢复的第一个历史名茶就是霍山黄芽。但霍山黄芽到底什么样,谁也不知道。史料上没有制法记载,只有一个名称。在解放战争时期,当地曾有茶农做黄小茶黄芽茶卖往山东一带,县农业局派茶叶专员和茶农一起走访当地老人,并于1972年成功试制霍山黄芽14斤。第二年,又布点金鸡山、金竹坪、乌米尖三处制作霍山黄芽178斤。一个濒临绝迹的茶类,这才算保留了下来。


04.jpg


目前,霍山县的茶叶年产量7000吨左右,炒青绿茶、黄大茶、黄芽的比例大致是3:2:1大概在1300吨左右。霍山黄芽刚刚恢复时多销往天津、北京,现在则以本省淮北、淮南地区为主,国际上则主要出口德国、荷兰、美国和俄罗斯;黄大茶多年来的传统市场是山东等北方区域,当地老百姓很喜欢这种价格不贵、烤得焦香味道重的茶叶。炒青绿茶则销往全国各地,部分出口欧盟和非洲。


05.jpg


手工黄茶的制作在乌米尖的茶农家,还是很常见的。上午采回来的鲜叶,薄薄地摊放在团簸内,在通风阴凉处晾了两三个小时,芽叶表面的水分和青草气已经散发得差不多了。下午17点左右,开始炒制黄芽毛茶。


先往大铁锅中舀入少量清水,然后朝灶台里添炭生火。往锅里加水,则是为了防止在生火的过程中糊锅。木炭是一项难以忽略的成本,炒上二两毛茶就要消耗掉一两斤炭,消耗很快,一斤木炭就需要3元左右。等火生起来了,把锅里的水舀掉,用干净软布把锅底擦干。


06.jpg


一切准备就绪,便开始炒茶的第一道工序:杀青。与在绿茶产区常见的徒手杀青不一样,这里杀青的工具是芒花帚,在锅内快速呈三点头同一方向运动,让鲜叶在频繁地挑、拔、捺手法变化中充分地散发水分。挑,是轻轻抛起来;拔,是让鲜叶挪动位置;捺,是微微用力往下按。要诀是让芒花帚把鲜叶带动起来,不在锅的中心停留。因为锅心温度最高,容易焦边。杀青要高温、快炒,直至叶质柔软,出来的叶子才更鲜亮,光泽度更好。


经过生熟锅杀青做形后的茶叶需及时摊晾,待芽叶冷却回软后用竹制烘笼烘焙,初烘主要是起到散失水分,让黄芽形状固定。烘顶温度120℃左右,每烘笼投叶量为2~4锅杀青叶,需要高温、勤翻、快烘,直至茶叶稍有刺手感,约七成干时下烘。


07.jpg


初烘后的茶叶,要趁热摊放于团簸内,放置8~10个小时。待回潮变软,直至叶色微黄,花香显露,然后剔除杂质。此摊放过程是霍山黄芽独特品质形成的关键,茶叶摊放的厚度,摊放的时间都要恰到好处,否则就不能制出具有独特香气、口味的好茶。


摊晾后还要进行复烘,烘顶温度90℃左右,2~3分钟翻一次,烘至九成干,,继续摊放2~3天,这是黄芽品质形成的延伸,直至干茶色泽嫩绿微黄披毫。


08.jpg


拣去飘叶、黄片、芒花毛等杂质后,进入最后一道工序足火,也是霍山黄芽香气高低的关键步骤。这时烘顶温度保持在70℃左右,每4分钟翻一次,并随着茶叶干燥程度,逐渐减少翻烘时间,翻烘时要轻、快、勤。烘至茶叶手捻成末,茶香浓郁,便可趁热装筒密封。


与绿茶相比,黄茶的制法最关键的就是焖黄工序。用科学的方法解释:通过焖黄的湿热作用,使得叶片中的叶绿素A(绿色)降低、叶绿素B(黄色)增加,茶色由翠绿变为微黄。氨基酸和多酚类化合物发生氧化,从而增加了可溶性糖,改变了多酚类化合物的苦涩味,进而达到增加茶汤香甜的目的。


09.jpg


制作黄茶的闷堆技术通常有几种形式:杀青后趁热闷堆,如台湾黄茶;揉捻后闷堆,如黄汤;初干后闷堆,如黄大茶;纸包低温焖黄,如君山银针;薄摊闷堆,如霍山黄芽。采取不同的闷堆技术,芽叶变黄程度不一样,形成的黄茶品质也各有不同。


黄茶制作工艺费时费力,不明就理的人又早已先入为主的把黄茶当绿茶,消费者也不认可黄色的卖相。市场情况是,绿茶又比黄茶好卖,这让传统黄茶工艺日渐式微。为了适应市场,茶厂开始把焖黄的时间缩短一点,达到市场需要的干茶颜色后,就马上进行复烘。有时候为了赶最好卖的春茶季,放置的时间更是相应缩短。而目前市场上的霍山黄芽在品质上也大多更为接近绿茶。


热线:400-86-777-86
微信公众号
新浪微博
御品商城
小红书
抖音
地址:广州市白云区石井国际大厦1号楼
官网:www.yupinchayuan.com